垃圾菸酒生(3):美國政治學博班申請-國際關係

C. Fun
32 min readFeb 25, 2021

--

「恁北有美國博班了,送。」

I have been dreaming about a different life beyond Taiwan. Finally, it became true. After being rejected from 16 graduate programs in the last cycle, I got generous offers from my dream schools this year. Given all the uncertainty and anxiety, the last few months have been one of the toughest yet the most rewarding time. As all applicants know, the PhD application process is insane. To some extent, COVID has take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to a whole another level — more applicants, fewer positions. Honestly, I might not be the most outstanding applicant, but I must be the most fortunate one.

Before scrolling down to know my ridiculous prep experience,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in what a total loser I was last year. Getting total rejections is more than a joke, it is almost a miracle….

(The paragraphs above are written in English to test Medium’s layout. The following content would be mostly in Chinese.)

Shit Graduate Students Say: Why am I doing this? 這部影片超棒,申請博班前必看。

被家中唸到硬著頭皮申請

去年十月接近尾聲時,突然受到來自家中的壓力,徵求老闆同意後,便開始申請博班的流程。如此戛然改變,打亂我原本想申請Fall 2022的規劃,而選擇申請Fall 2021,儘管目前看來有個好結果,然而,僅能用一個月準備各類申請文件,不得不說過於緊湊,申請文件中也有不少失誤之處,所幸經過一年的沉澱與累積,即便這次時程較短,每日都忙得天旋地轉,但準備起來也不至於手忙腳亂。

為何原先預計申請Fall 2022?這其實有下列數點考量,首先且最重要的是,肺炎疫情實在太過嚴重,無論對於各校財務狀況的打擊,或者是美國移民政策,與不得不考量的日常生活,疫情衝擊了我的留學規劃。其次,回顧自己的學經歷,我總感覺自己的學術實力尚不足以申請國外博士班,無論是英文寫作能力,或是發表經驗,乃至於問題意識的發展,都顯得力有未逮。最後是最軟爛的理由,臺灣的生活還是不錯的嘿嘿,沒有太多疫情的干擾,親朋好友與日常娛樂、熟識的酒友跟青睞的酒吧都在這,不得不說有些許不捨。但我的薪水小偷兼研究助理生活被家裡兩老一頓碎念後,激不起的我就立刻著手申請了,「大不了就十萬元繼續打水漂,我再存就有。」

錢其實才是最讓人「阿砸」的考量,要花錢的不只是出國讀書這一回事,光是申請本身就是一筆龐大的花費。上一次申請16所學校的花費約莫落在10萬元,這次申請17所學校則花了差不多8萬到9萬元,就當時的準備時程來看,這筆錢完全投入水中的機會確實不小。且考量到美國大學受到疫情打擊後的慘況,放眼望去,不少人文社科的博士班在今年都逕行停招,常春藤名校也榜上有名,更不用說從2019年開始,就已聽聞某些頂尖大學也出現財務吃緊的狀況,早些日子曾嘗試申請資料科學的碩士,開始申請後見識到各校招生的積極度,這或許也反映他們多需要額外的收入。上述種種,都讓我先前對今年申請博士興致缺缺,畢竟落榜的機率實在高得有些離譜。

但百般拖延還是頂不過家中兩老的壓力,就開始申請了,那個心情大致上是:「幹,再念,還念,恁北就申請給你看,十萬元的水漂打下去,看你多會念。」沒想到就是這麼中二的肚爛讓我開始這趟一個多月的申請之旅,最後能上榜真的是再幸運不過。

Overview

Application (IR & Methods)

  • Admitted: NYU (MA, pre-PhD track), TAMU, UCSD, Vanderbilt
  • Rejected: Berkeley, Cornell, Duke, MIT, Notre Dame,Northwestern, UMich, USC, UVa, Wisc-M, Wustl
  • Wailisted: Georgetown (Off the list, but must decline. GU was too late. I would love to work with the one informing me!), UMD (decline)
  • Final Decision: UCSD

Scholarship and Offers

  • 公費留考錄取 (4-year full scholarship with an upper limit and stipends);
  • NYU: merit-based partial scholarship to cover 50% of the program tuition
  • UCSD: 5-year scholarship and fellowship, including research funds, non-resident remission, tuition fee, health-care, etc;
  • TAMU: 5-year full scholarship (partly because they forget that I got extra scholarship from Taiwanese government lol);
  • Vanderbilt: one-year full scholarship, 5-year stipends conditional on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Personal Profile

  • Education: BA (June 2018) & MA (January 2020),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 Graduate education at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Fall 2018 & Spring 2019), UC Berkeley
  • GPA: 4.03/4.3 (U), 3.471/4 (E), 4.3/4.3 (G)
  • Standard tests: GRE 333 (V: 163/ Q: 170, AW: 5), TOEFL: 108 (S: 23)
  • Research interests: IR theory, coercive diplomac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formal models, social psychology, public opinion, East Asia
  • Research: working papers*6 (4 under review, 2 on SSRN), works in progress*2,
  • Accolades: scholarships*3, dean’s list*2, full-funded visiting program*1, valedictorian*1
  • Conference and Presentation: paper*4, presentation*1
  • Research experience: RA at Academia Sinica*2 (IPSAS), IPM (政治學計量方法研習營), RA at NCCU CILS
  • Teaching experience: TA*1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ndergrad)
  • Working experience: internship*4, army*1, freelance*1, RA*1
  • Leadership: selected experience*3
  • Languages: Chinese, English, Japanese (N3), Thai (beginner)
  • Skills: R, Python, Stata, LaTex, SPSS
  • Recommendation: Academia Sinica*2, NCCU*1 (感謝三位忙碌的老師們幫我寫完17所學校沒有計較嗚嗚嗚嗚,真的full support)

Timeline

  • May 2020: 退伍
  • Jul 2020: 開始上班與補習
  • Aug 2020: TOEFL & GRE (退伍後補完習,打鐵趁熱考起來)
  • Oct 2020: 開始公費考試
  • Nov 2020: 開始選取申請學校、撰寫申請文件、並投出申請
  • Dec 15ish, 2020: 多數學校申請截止(早至12/1或晚至隔年1/15)
  • Dec 31, 2020: 公費放榜,準備寫信給國外大學
  • Jan, 2021: 開始收到decision letter

嚴格說起來我也算是花了三個月左右準備申請文件,畢竟早些時日的考試也是準備項目之一,但諸如SOP、CV和Writing sample我都是到11月才開始撰寫,搞得自己忙得不可開交,實在是何必。

相較於上一次的申請,我的進展說多不多、說少不少。首先,由於畢業,我終於有了GPA可以回報,也可以寫出我的碩士論文。接著,我的GRE也比前次高出許多,可惜的是,今年有許多學校根本不看GRE,所以倒是有點白考ㄉ味道,就我申請的學校而言,約莫有一半的學校說GRE not required/ optional。研究上,現在有更多準備中的文章,無論是正在審查中,或是放在網路上暫時註冊,甚至是專書篇章,相較於過去僅有會議論文,這次的研究經驗顯然更為豐富,可惜的是,在申請時皆未有成功刊登者。我自己猜想,或許這次的主要轉變,便是寫得更好的申請文件。

暫且來看,今年的申請結果實在太好,上了四所學校,甚至連GU都試圖讓我從候補轉正,對於一個不久前還想要當外交官的人來說,能受到GU的肯定無疑是讓人興奮的,喬治城ㄉ外交官欸!而能受到Vanderbilt的青睞更是讓人振奮,Vandy儘管在臺灣不算是出名,但絕對是一所優秀的大學,他們的政治系成員們各個都是明日之星,Vandy PoliSci這幾年一定起飛,建議之後的申請人一定要納入考量。TAMU也有相當優秀的師資,願意同我做研究的教授在核嚇阻上著述超廣,裏頭其他教授在賽局和空間分析也都相當出眾,他們也設立了新的實驗室,準備擴大研究資源。NYU就不用說了,排名亮眼以外,還是政治博班的資科和形式理論大招牌,但可惜他們只給了我MA,只能敬謝不敏了。

為什麼選UCSD?除了是國關的頂尖校系以外,一方面當然是因為有全獎,另一方面是因為有相當吸引人且適合的師資,跟一些該校教授們談過後真的是無法不被吸引,還有規模頗大的實驗室,尤其GPS能確保我和時事不脫節,我想算是理論和政策都可以深造的校園。儘管現在講的斬釘截鐵,但在做選擇時,真的頗有左右為難的感覺,畢竟其他學校也真的很好,能有這樣奢侈的煩惱,可算是幸運了。

Application!

Why PhD in the US?

選擇美國博班的原因不一而足,但就我想研究的領域而言,美國的博士班更能滿足我的需求,我未來的規劃是專攻國際關係理論與研究方法,具體而言,國際安全與賽局理論可能是我的主要領域,毫無疑問地,在這些領域上,美國皆具有最完整的師資與資源。雖然國內也有可觀的國關師資,但無論是領域或方法而言,我偏好的仍是美國的strategic choice approach,而不是以主義掛帥的研究,加上考量到未來生活條件、經濟考量和就業市場,美國就成為我的首選了。

在申請之前,有兩篇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的文章,我個人認為在申請博士班的期間,一定要看過,畢竟內容太過精闢,對於心態的建立有不小的幫助。第一篇的作者是Georgetown教授Dan Nexon,這篇白話直接,私心認為,他講的半分不假,如果還不懂那就可能要考慮一下自己適不適合申請博班了。

第二篇是刊登在期刊上的文章,裏頭很細心地分析了申請博班會踩到的地雷,換句話說,這些地雷是有目共睹的,值得看過。

Building up your school list

我選擇學校的清單基本上是參考US News & World Report,並從排名開始著手,同時,看看有興趣的學校裡面,有無具備潛在合作機會的老師,確定有之後,才將其納入申請清單。重視排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自己對於未來就業市場的考量,無論是留在美國或是返國工作,未來的就業市場皆不甚樂觀,好一點的學校多少能夠減少些許危險。研究興趣而言,我的領域是主要偏向國際安全,但由於我本身對內戰沒太大興趣,使我能夠選擇的學校大幅地減少,且我的興趣主要專注在脅迫外交,更使選擇老師這件事難上加難。因此我嘗試將自己的研究興趣拉得廣一些,才勉強投出17所學校,當然也有所謂夢幻、務實、保底的名單之分。

至於那些學校的特色或授課內容呢?申請時我壓根沒想過,畢竟是撒網式的申請,也沒有什麼資格挑三揀四,與其在申請時就想這麼多,不如都碰碰運氣當個緣分,特色或內容都是錄取以後可以慢慢思考的問題,畢竟再適合,上不了也是枉然。

Threshold for GRE and TOEFL score?

我私自認為,英檢成績是死的,與其動腦想東想西,把分數衝高就對了,這種死的分數跟錢一樣,不嫌多,就怕要用到的時候還嫌太低。

GRE多高才是保底絕對沒有標準答案,更何況今年有許多校系都不看GRE。但是,個人認為330是個蠻值得拚一波的標準,畢竟是人文社科的學門,且政治學對數學的要求頗高,在數學滿分170的前提下,得拚個160的Verbal,讓總分達到330,以過去的申請紀錄而言,330也幾乎是前數十大校系的均標,更不用提頂尖校系的分數可能會上看336。

其中,寫作更為重要,這關係到之後的作業與發表,寫作能力不夠很可能會大打折扣,一個值得參考的標準應該是4.5,印象中4.5-5是個被視為不錯的區間,但能到5.5以上當然是最好,現在回想,這點應該用一些寫作小技巧與觀念是可以衝上去的。有關我的GRE怎麼考的,可以看看我之前的分享文。

托福方面,個人認為,保底是衝到100,安全的話,口說至少得有個25,今年我能上,確實是出乎意料,畢竟我的口說只有23分,危險地有點令人咋舌。某些學校便列出最低要求,舉例而言,UCSD 要求至少100分,PennState 最低109分,UChicago 要求各科至少26分,這些標準在各系官網都可以查到。

Writing SOP & CV

本次撰寫SOP時,我尋求不少人的幫助,CV也同樣給一些人看過,故做了些調整。這兩份文件無疑是整份申請流程中最重要的部分,這不僅幫助教授們理解申請人的特質與經歷,更需要說服這些教授,申請人在未來會是一個有趣、有創意的研究者,潛在的共同撰稿人與合作對象。

SOP尤其值得一番討論。基本來看,SOP的長度通常介於500到1000字,有些學校甚至可能要求限制在500字以內;且各個學校的格式要求也不同,有些學校可能要求加上頁首,有些學校可能不要求行距,某些學校更可能限定頁數,這點必須在各個校系的官網上反覆確認,才不至於在遞交以前發現自己做了白工。

SOP可以理解為一個迷你的研究計畫,其中可以談談自己的研究興趣,以及自己有什麼方法與條件研究這個問題、完成這個計畫,最後才是點出有興趣合作的教授,跟CV要傳達的東西完全不同,CV有的,SOP莫再提。與前次比較,這次我基本上不提及自己的任何出生、教育或者訓練背景,畢竟這些東西都不太能吸引研究者的目光。舉例而言,我是臺灣人所以對中國有興趣?這可能不是太有趣或重要的開頭,畢竟不同地方出生的人會對不同問題有興趣,一個美國西部荒野出生的人對中國有興趣都還比較吸睛。又或者,我在實習期間看到體系多沒效率,全世界的公務體系應該都有個共通點,就是沒效率,這個觀察顯然也不太值得討論。或是,我在旅遊期間發現他國社區的多元族群相處融洽,世界大同是好事,但和平能研究的東西不得不說就是少。有人說記者唯恐天下不亂,我自己私心認為政治學者也相差不遠,不僅要看到亂,還要問這個亂哪裡反常。

這次的SOP我僅專心討論研究問題,以及問題的開展和現有文獻的交集,列出研究問題所具備的潛能後,我才逐項將其與教授的研究結合。SOP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一個自吹自擂的白日夢文件,但要寫出一個能說服人的白日夢,也不是那麼容易。問題意識不僅要清楚,更要有趣、有創意,舉例而言,我們觀察到什麼現象?行為者的邏輯或舉動符合常理嗎?不符合常理的話,是不是有什麼潛在的邏輯是尚未被解釋的?提出這些問題牽涉到後續我們該如何處理。

緊接著的就是理論與方法的掌握,一個基本的要點是,不要瞎掰、不要裝懂,知道多少講多少,前後邏輯要一致。更重要的是,要能銜接現時重要的文獻與討論,畢竟學術被講得多高尚,也可以用產業來理解,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員工或產品活在三、四十年前,除非那些老東西有基本上的謬誤,或是能翻出屌炸天的新玩意,若把已經解決的論辯當成一個新話題敝帚自珍,那可能就與錄取無望了。

就國際關係而言,給想要申請美國博班的臺灣學生的忠告是,請先擺脫用「主義」套時事的窠臼,畢竟那些主義東主義西的傳統不是「理論」,套句我交換時從教授口中聽到的話:「I’ll kill you if anyone tells me realism, liberalism, or some isms like that, are theories. 」(以上是回憶的啦,具體上可能有些出入,但意思是百分百這樣傳達的)。再者,要分析事情更不應該想著套理論、用理論,這其實是蠻符合邏輯的,攻讀博班的任務本就是成為知識的生產者,若還抱著套理論、用理論,而不是有體系地批判與反芻,那也不過是知識的消費者。若要初步地從過去的課綱跳到現在寫作較通行的想法,或許下面的文章可以做個入門,儘管這篇文章也真的是好久以前了。

但SOP同時也要列出自己的能力。之前聽過一個比較適當的觀念是,想像每一段都是一個checkbox,之前提出的問題可能需要一些能力,那之後每寫一段像是打一個勾,用實際的提案或者既有的經驗,證明自己有能力處理自己提出來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抗議民眾明知結果慘澹,仍會選擇持續抗爭?我們可以說,這可以被集體行動的邏輯解釋(為什麼選這個講?因為之前學過我有能力且我有興趣),同樣的問題也可以用賽局模型討論(為什麼挑這個方法?因為之前學過而且蠻可行),這樣的研究問題還牽涉到不同政體(為什麼要展開?不僅因為我們學過且有興趣,受眾也因此擴大),更牽涉到是否有國外因素介入(受眾又進一步擴大了)。

這樣寫來絕不是用流水帳告訴別人自己的經驗,而是用各種文獻探討或問題意識包裝自己的研究能力。一個比較不好的範本是,「我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大學期間,我做過研究A,在這個研究中我以甲理論與a方法。此外,我也做過研究B,我發現乙理論可以有效地詮釋這個問題,b方法也能提供足夠的證據。最後,我做過研究C,我提出丙理論,並用c方法證明我的論點,這個研究最後成為我的碩士論文。以上都表明了我有能力在博士班階段進行研究。」早先,我也曾參考各種網路上的instruction,用這種寫法向各位前輩討教,回饋意見可以說是比慘還慘,被批得體無完膚。但我也認為,這其實並沒有定論,畢竟每人偏好不同,我自己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這我留到後段再繼續討論。

CV也是值得花些時間的文件,CV沒有太多操作空間,通常在三頁以內能塞多少算多少。這次,我將教育背景、文章列表、得獎紀錄往前提,工作經驗與課外經驗往後丟,這背後的邏輯是,博班是研究取向,工作經驗與課外經驗似乎不至於太重要。另外也聽到另一個說法,而我本身也蠻採信,就是會議論文可能不是太重要:「會議就是喔,你去過,我知道,差不多就這樣吧,別把參與會議的紀錄看太重。」的確,研討會本身就是蒐集回饋的地方,其實很難有效證明研究能力高低,自己參與過數次研討會之後,也漸漸發覺,研討會其實過水的成分不少。相較之下,發表與得獎紀錄更能直接證明申請人的研究潛質,畢竟這些東西直接證明了我們有在做研究,且其他機構也認可我們,因此,與其強調自己有多元的工作與課外經驗,若條件許可,或許在研究能力上直球對決,會是更有效的做法。

如果對CV編排沒什麼特別的概念,那一個很直接的方法就是模仿,隨意上一個學者的個人網站,看看大家怎麼介紹自己,順便看看他們的CV項目如何前後編排,又納入了甚麼內容,就我自己而言,我當初主要模仿的是UVa的Todd Sechser。

至於這些文件我皆以LaTeX撰寫,動機很單純,就是裝逼。透過這個語言,我告訴他們我會用一個word以外的語言編排文件,知道一些些學術圈的生態。但也當然,LaTeX的排版比word更整齊劃一,對有點強迫症的我而言,LaTeX更吸引人,整齊的版面也無疑有助於審查委員閱讀。想試著用LaTeX的話,可以上Overleaf摸索看看。

看到這裡,一個小結是,申請博士班真的是全然的研究導向,從文獻中挖寶、想破腦袋想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儘管過去在國內寫自傳或研究經驗時,常被要求要寫一些動機、背景什麼的,但這些在申請博士班過程中,似乎都不太適用。但也難說是什麼定論啦,畢竟我不是那些教授委員,上面這些東大抵上是我這次申請過程中,對SOP與CV所蒐集的意見與自己的一些感想。

Writing Sample

Writing sample是證明學術能力的最直接象徵,且直接反映SOP所言是真是假,究竟研究興趣與能力如SOP所言,皆仰賴Writing sample。就我獲得的回饋來說,即便入學委員沒有時間看,他們也會大概讀過,「我還沒有時間細看,但你的文獻掌握非常完整。」一位面試教授這樣跟我說。可見,Writing sample是最直接的證據。

Writing sample除了要掌握文獻外,研究方法也不能馬虎,為了符合一點點潮流,我用我金魚般ㄉ大腦,自己加了一點數學在其中。但出自對寫作風格的擔憂,我更仔細參閱了某位我非常青睞的教授,並細讀他的文章架構與風格,嘗試模仿、修改,才寫出這麼一篇文章。日前經過會談,也發現我透過一個簡易的賽局模型,的確成功地傳達我的研究潛能與研究興趣,對於重視模型與資科的美國政治科學而言,這份Writing sample或許還算有說服力。

這其實可以稍做對照,就我的Writing sample而言,我前次跟本次的主題其實頗為類似,只是其中的論證與方法皆不相同,但實質的領域與案件皆相似,但去年全部落空了,今年卻有不少教授覺得我的文章有可讀性,裏頭的東西也傳達出我對國際關係與研究方法的熱忱,若各位看官有興趣,還請點進以下的連結,看看我前次的慘狀。

這份Writing sample我在十一月開始申請後,花了約莫兩個禮拜的時間撰寫。有些人可能會問,若時間這麼趕,為什麼不用其他既有的作品翻譯或替代便可?我的想法是,既然這份文件可以傳達你的研究興趣,不如寫一份自己有興趣的文章,反映自己當下的能力,讓國外的教授直接看看我到底夠不夠格,換句話說,既然SOP是個迷你的研究提案,我的Writing sample就要寫出一個完整的研究計畫,直接讓研究者們評估我的潛能與適性。

而經過一些會談與面試後,我也逐漸意識到,Writing sample的要點不僅是展現你的研究能力,更要告訴讀者,申請人到底知不知道政治學研究在幹啥(“We want to know if applicants know what political science is doing. Some topics are good, but those applicants did not convey their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with political science.”),亦即,這個申請人有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意識,而非洋洋灑灑列出自己的讀書心得。且國外大學也不期待這篇Writing sample可以用到多厲害的研究方法,畢竟就是想學才會申請博班,因此如何傳達出自己知曉政治學的眉眉角角就顯得更為重要。

至於我的Writing sample呢,反正丟上網了,這篇文章也是夠爛哈哈,整篇文章我最得意的就是我取了一個好的標題嘿嘿,雖然裏頭漏洞百出,但我也不太怕人看,歡迎大家給回饋,之後應該會繼續修修改改。

Practically, it’s all about networking and money.

寫完這些東西以後,若有自信,或許可以馬上交出去,但英文寫作能力薄弱如我,真的怕爆,因此,我透過自己的人脈,尋找了一些學長、教授,請他們幫我看過我的文件,並給予一些建議,並打聽一些國外的情況,依照回饋變動申請校系的清單,將文件修改完畢後,我也花了五萬元上下,將所有文件送給廠商編修,修訂後才真的交出去。

交出去後,又是另一筆錢,每所學校的費用不同,從45美金到140美金皆有,而我申請了17所,也算是投個香油錢,跟各個學校結個緣,信用卡拿出來,submit按下去,卡給他刷爆,就可以從申請的流程逐漸解脫了。

Honestly, it’s all about luck.

但上面的東西究竟多有用呢?坦白言,根本沒有定論,博士班申請就像是抽獎,我曾認為太差的東西反而受到青睞,我覺得寫得還不錯的版本,則渺無回應。

舉例而言,給予我幾乎全獎錄取的UCSD,應該是我投出的申請文件中,失誤最多的一份。我的Writing Sample不僅有些筆誤,摘要還忘記修改,SOP更是最烙賽的版本,現在讀起來根本就是悲劇。較好的版本則在TAMU和Vanderbilt得到不錯的回響,但在其他校系中,也是石沉大海。到底什麼才是決定博班錄取的關鍵因素,其實沒有太多人知道。

回過頭來,博班的申請流程,實在有太多是運氣成分,能錄取不敢說是一時之選,但絕對是幸運到有剩,希望這些沒什麼用處的想法可以幫助到想要申請博士班的各位。

Admission & Rejection

差不多一月左右各個校系就會開始放榜,我約莫在一月底收到第一封offer letter。一個小觀察是,若收到offer,通常會由該校的教授先行用自己的公務信箱來信祝賀,並告知他們對你的期待。反之,若是被拒絕,通常就是由辦公室寫信,或用系統信請你去看申請系統。而收到offer後也不用緊張,最晚到4月15才需要寄出決定,這之間會有和各校教授與研究生密集聯絡的機會,畢竟他們願意收你,就是很希望你選擇他們了,那個爭取學生的態度積極到讓人有點驚愕。

若想看看其他人的申請狀況,可以去刷個gradcafe,看看本屆的錄取情況,或者上reddit的r/gradadmissions版,裏頭有即時的錄取名單刷新,還有更多的申請小撇步,這兩個論壇對我的申請心態有不小的幫助。

Some more discussion

以下,我再討論一些額外的小問題,並分享一下申請的流程。

Contacting POI?

是否要聯絡教授呢?關於這點,我並沒辦法給上什麼有用的建議,畢竟我申請時,一封信都沒寫,這是因為我總覺得這件事寫下來,有點像是雙方相互告知,行禮如儀,而我的研究能力與經驗又不是特別出眾,英文更講得七零八落,對於自己的能力我實在提不起什麼信心。於是我想想,與其主動出去丟臉,不如多找些人幫我看文件,或許更能對症下藥。

但這件事的確見仁見智,畢竟有些東西的確需要打聽,舉例而言,今年這個系有沒有偏好特定的研究領域?可能去年這個系收了太多對中國研究有興趣的人,今年就想要收多一點其他領域的。或是,今年會收多少學生、收學生的經費有沒有被砍?某些學校就因為財務狀況不佳,選擇大量減收,而這種消息不見得會透過公開的管道發布。因此,寫信詢問、建立點關係,或許能有助於迴避一些無妄之災。

Government Scholarship, useful or not?

這個謎一般的公費留考,就結果而言,沒用。但並不是真的全然沒有幫助,但就我目前跟錄取我的學校談過以後,公費獎學金基本上不在他們的考量範圍之內,就UCSD而言,他們基本上給了我全額獎學金,在之後信件的討論中,他們也表示我是否要繼續領取公費他們並不在意。TAMU也是直接給了全額獎學金,而未提到任何與公費留考相關的條款。僅有Vanderbilt希望在盡量收愈多學生的前提下,在公費之外提供我額外的獎學金。

然而,公費的效益不大或許在意料之內。首先,公費留考放榜時間是12月31日,換言之,許多學校的申請截止日期都早於這個時間,一個較普遍的死線是12月15日,過了這個日期後,他們便會開始最初步的篩選,就MIT而言,他們便告知,他們在截止日期到了以後,便會立刻開始篩選。若要將證書加入申請檔案中,必須寫信請國外大學的行政人員協助,或是逕行上傳到系統中,但某些學校並不受理,比如MIT與Berkeley就不接受事後補件。

其次,公費留考的金額雖然不無小補,但其額度與年限都顯得有些奇怪,畢竟額度有上限、且僅提供四年,生活費還是另外計算。我向各個學校告知我已領到公費資格時,且一併寄出教育部發出的英文版公費錄取證書後,有幾所學校的招生委員(教授)仍寫信請我釐清上面的用意,這樣的證書起到多大的作用,實在讓人存疑。

接著,公費留考其實只是在國內篩選真心想要出國的同學,並給予財務補助,就國外大學的角度而言,當然也是這幾日與各校聊過後的猜想,少收學生他們並不在意,重點是這些學生優不優秀,某位教授便說:「我們只收我們想要的學生,今年的話我們只收三個,而且我們超有錢,我們可是很大方的。」因此,公費若要起到作用,則必須要證明我們能夠達到國外大學的期待,就這點而言,公費或許顯得力有未逮。

Tips for preparation?

基本上沒有,博班申請實在是一個頗硬頸的程序,除了一些學術文件外,其實也沒什麼太刁鑽的要求,我自己想不到有可以偷懶的地方。因此,愈早準備愈好,像我這樣花一個月密集地開始申請,實在不是什麼值得參考的範本,但即便我只花了一個月上下,我也是在前次申請就繳了十萬元的學費ㄏ,對各校申請系統的熟悉程度當然不在話下。「失敗為成功之母」這句話,還真不是唬爛的。

然若各位對申請這件事沒什麼概念的話,其實可以馬上去註冊一個申請系統的帳號,嘗試做一個模擬申請,不花錢,花一個下午看看自己有興趣的學校要求的文件,字數與頁數限制、文件長度、在校成績單格式等,弄完也不用丟出去,看看自己能完成哪些區塊便可,大致上填完之後,也就知道自己還缺乏什麼東西了,這樣的模擬至少能協助大家達到最基本的要求。

申請帳號

以下舉UVa作為例子,就我的經驗而言,不少學校皆使用類似的申請系統。當然也是有其他系統,內容要求大同小異,就是使用者經驗好壞而已,像是Cornell, UMich, UPenn, Wustl都使用另外一種系統。

1. 首先當然就是申請一個帳號。

填入各式基本資料

2. 接下來就是按表填入內容、上傳文件。

3. 如果不確定,通常會一個單子,讓妳看看妳可能還缺了什麼:

檢查遺漏文件

最後按下Submit後,就會跳出一個繳費視窗,那時候信用卡準備好,刷下去就對了,到時就可以順便恭喜一下自己解脫了一點點。

但是總不大可能只申請一所,申請過程中其實蠻容易搞混,我再申請開始錢作了以下的表格,或許各位看官可以參考參考,基本上就是列出校系、死線、英檢成績寄送代碼、文件要求等。

自行整理申請清單

Conclusion

申請博士班真是太過折人,等待來自世界另一頭的消息更是讓人焦慮、甚至氣餒。去年,我在軍營中收到來自各個學校的拒絕信,無力感和絕望感都有,所幸鄰兵凱瑞又趣味,馬祖幹訓班還有無敵海景營舍,當時想來總覺得人生追求的目標被狠狠地甩了一巴掌。今年這樣的申請結果,雖然同樣被拒絕了一狗票,但意外能夠錄取頂尖校系,不僅出人意表,對我而言也算是揚眉吐氣,儘管錄取博班代表未來更煎熬的歷程。至於我到底為什麼要申請博士班?追求知識與傳道解惑聽起來有點太高大上,我也不是那麼高尚的人,但學者的生活模式大抵上對我頗有吸引力,有時忍不住問東問西、生活步調伊伊啊啊的我,還是蠻嚮往不用打卡、隨時動筆就是工作的生活。

上面的這些想法可能有些武斷,且太過冗長,但申請這條路有些孤單且無助,我還記得頭一次申請時那種莽莽撞撞,自己瞎子摸象的感覺,東拼西湊卻總是掛一漏萬,若有人很明確地告訴我這個死腦筋該怎麼做,我一定會很開心!就如同今年申請的過程中,我受到不少學長姐與師長的協助,默默覺得遇到了一些貴人提點,嘴賤、太基掰、還有很真誠的各種幫助,我實在感激不盡。回想過去的歷程,儘管不是每個努力都有開花結果的機會,但沒有政大、柏克萊和中研院的薰陶,鐵定無法見到這樣的結果,而我尤其感謝柏克萊與中研院的師長,沒有他們,我連所謂的「研究」或「學術」在做什麼都不會有所瞭解,是他們的啟發讓我開竅,這也顯示這條路不嫌晚,中研院甚至養了我三年多,他們的大氣實在讓人佩服。

s/o一下,我尤其感謝pk、sh、clnc、wh、clw,他們真的是貴人,領了我看到一個未曾想過的領域,也讓我確信我對國際關係的熱誠,比起官場與公文,我想我更熱愛我目前的選擇。

有時想到許多厲害的同學,大學就會驚人的資科技能、賽局模型,或是有出眾的大專生研究計畫與發表經驗,甚至是信手捻來就有嚇死人的知識,還能夠一五一十地道出理論機制與歷史事件,這些都是我沒有的,即便是今天,有人問我個案或數學,我大多數還是回答不出來,我只是勉強靜得下心,寫些勉強過得去的學術垃圾,誤打誤撞踏進了學術圈。

認識我的不要再說我在裝了…啊我就真的沒概念,什麼中共啊、南海啊、二戰啊、軍事部署啊、%^*&機器學習之類、!@#$統計分配的,我真的說不出個所以然,我又偏偏有點時事冷感,如果各位覺得莫名其妙這個人怎麼上博班的,那我們也算是同路人,我到今天還是不知道我憑什麼上博班XDDDD

若有任何讀者或學弟妹希望我能在申請上提供任何協助,只要聯絡得上我,我都會盡量幫忙,能幫得上我盡量參與,我也盡我所能地回答各種疑惑,不管是SOP/CV需要幫忙看,或是希望給一些其他申請的建議,如果各位不嫌棄,我也是挺樂意的,有需要的留個言就是了,給我聯絡方式,我再來聯絡你們。

(這篇文章還可能隨著想到新的要點陸續修改,請大家不吝給予指教)

--

--